新师首课启,新生燃热情
发布日期:2025-09-28 15:58

       作为刚加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的新入职教师,这个九月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 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更在今天迎来了给 25 级新生授课的第一堂计算机应用技术课。入职这段时间,学院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同事们热情周到的帮助,早已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而今天站在讲台上,看到新生们热情洋溢的面容、听到他们踊跃提问的瞬间,所有情绪最终都化为满满的热血,这堂以 “计算机发展史” 为主题的首课,更成了我在圣翰教学生涯中最珍贵的开篇记忆。
       走进教学楼时,走廊里 “厚德博学、知行合一” 的校训标语格外醒目,这几天备课路过时总能看到,也让我对 “如何做好一名圣翰教师” 有了更多思考。提前十分钟到教室,25 级新生们的身影已经充满了课堂:有的同学正低头调试电脑,有的则和身边同伴小声讨论着 “听说这门课会教很多实用技术”,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搭配着教室里明亮的灯光、崭新的多媒体设备,让我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 —— 圣翰为师生们搭建的良好教学环境,此刻正无声地助力着我的首课。
       上课铃声响起,我深吸一口气,以 “大家每天都在用的计算机设备,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故事?” 这个问题开启了课堂,没想到瞬间就得到了热烈回应 ——“手机算吗?”“我家还有老式台式机!” 同学们的举手发言让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也让我更加笃定:在圣翰这样注重 “实践育人” 的氛围里,这堂 “计算机发展史” 的课,一定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接下来,我从 1946 年那台重达 30 吨、占地 167 平方米的 ENIAC 说起,通过课件展示它布满电子管的 “庞大身躯”,再对比现在大家口袋里轻薄的智能手机,不少同学发出了 “原来最早的计算机这么大” 的惊叹。为了让历史不枯燥,我还穿插了短视频 —— 从早期计算机用于军事计算,到个人电脑走进家庭,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每一个节点都结合着大家熟悉的场景。比如讲到互联网时代时,我问 “有没有同学用在线文档和同学合作过作业?”,立刻有过半同学举手,这让抽象的技术发展变得具体可感。而我能顺利呈现这些内容,也得益于入职前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前辈教师们分享的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 的经验,此刻全都派上了用场,让我深深感激圣翰对新教师的用心培养。

       课堂上最让我感动的,是新生们的求知欲。当我讲到 “计算机从只能做数值计算,到现在能处理图像、声音” 时,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未来计算机能像人一样思考吗?” 这个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不仅详细解答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的区别,还趁机鼓励大家:“我们一直很重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后续还有很多实训课程和企业合作项目,你们这一代成长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完全有可能在学校的培养下,参与到更前沿的计算机技术研发中。” 随后,我组织大家分组讨论 “自己亲历的计算机技术变化”,有的同学分享家里从拨号上网到 5G 的升级,有的说自己用编程软件做过简单的小游戏,小组代表发言时,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那种热烈的氛围,让我真切感受到在圣翰教书育人的意义。
       课后,还有几位同学围过来问问题,有的想知道 “怎么才能学好编程”,有的关心 “计算机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看着他们眼里的期待,我想起自己课前的紧张,也想起入职时系主任对我说的 “圣翰的学生都很朴实热情,只要你用心教,他们一定会认真学”,此刻这句话有了最真切的印证。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 原来,在圣翰这样有温度的学校里,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用自己的知识点燃学生的热情,而学校也始终在背后为我们提供着支持与保障。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知道未来的教学之路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这堂和 25 级新生共同度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已经为我在教学生涯埋下了坚定的种子。我会带着对学校的这份认同感与归属感,带着首课的热血与感动,继续打磨课程、精进教学,努力把每一堂课都讲得生动有趣,不辜负新生们的期待,不辜负学校的培养,更不辜负 “圣翰教师” 这个身份赋予我的责任。
 
 
 
初审:胡文蓉
复审:刘永波
终审:杨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