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优势
发布日期:2014-10-24 10:13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强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相比,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当前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出发。比如说在东部沿海地区,更多的高职院校将电子商务以及日语、韩语等小语种作为重点的专业来开展,这就是从东部沿海地区与日、韩之间的贸易人才需求出发来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的与社会、企业相接触,使学生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机械设备、工艺流程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运用以及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融合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培养出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快的融入到社会中去。比如说,不少高等职业院校有自己的校办工厂或者是校办企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积累实践经验,所以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着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职期望和择业定位比较低,具有心理上的优势

    一般来说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要比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就职心理期望上要高。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择取标准上就比普通高等院校低的多,选择的也是宽进严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学制上,高职院校一般是两到三年的专科教育,而普通高校一般是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在时间成本上高职院校学生已经低于普通院校学生了。此外,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读书期间的花费由于学制短的原因相对也比较少,这就使得经济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同时,国家最近几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高职学生的补贴也比普通院校的学生高不少,更是拉大两者之间培养成本的差距。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地位要低于普通院校。因此在实际的就业中,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毕业的学生对就业就有两种心理期望,职业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最初的低工资、基层岗位以及待遇相对较差的工作,这与当今的社会人才需求更加的接近,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则明显存在着心理期望较高的现象,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大主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

    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必须要求职业院校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深入了解社会,满足企业,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比如说与企业签订委托培养计划书、与企业联合办学、利用企业的生产场地或机械设备为学生提供实习或者是施行实践教学等等。通过这种校企间的有效结合,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加贴合于实际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还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需求,从而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平台。

四、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重视程度高

    高职院校教育的理论知识相对浅薄、学历层次低,这也直接造就了院校与学生本人在就业问题上都具有比较强的忧患意识,这种危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成了他们努力追求就业的动力。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具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比如说考研、考公务员、年龄适中的还可以入伍、甚至选择出国留学。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则必须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出发,尽快的步入社会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因此就业问题就成了学生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教育上已经与普通院校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自然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是以一种低姿态和谦虚心理来应对的,这也使得他们在应对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的据有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更加懂得珍惜工作的机会,然后通过努力来逐渐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在面对工作时更加的务实,不轻易更换工作,这与企业考察人才的标准和使用人才的标准都是非常贴近的,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更加倾向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

    总之,关于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优势,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心理优势明显、与企业人才需求更加的贴近以及对就业的重视程度高四个方面来展开综合性的论述。旨在与相关的研究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更多的科学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