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工作、疲惫困倦、注意力不集中……不少人在长假过后都会有类似的体验,这时,你可能患上了假期综合征。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婧介绍,所谓假期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真的病,而是指长假后人们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系列的身心症状,通常是由放假期间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如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昼夜颠倒等。
常见的假期综合征表现有:白天工作效率低下、身体疲惫、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大脑兴奋难以入眠;严重者还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抑郁、焦虑、焦躁、易怒等症状。很多人都需要经过2到3天的调整,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严重者甚至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调整至正常。
那么,应当如何应对假期综合征?唐婧介绍,想要预防假期综合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调整生活作息,保持正常的生物节律
放假期间,很多人的生物节律被打乱,入睡时间和觉醒时间都不规律,这就导致了节后发生睡眠障碍,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可以在假期结束前,定点睡觉,按时起床;上班或上学后也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如果晚上难以入睡,可以通过冥想、听轻音乐或催眠引导音频等辅助入睡。
饮食规律,三餐正常
很多人节日里饮食往往过于丰盛,导致其肠胃负担过重,引起疲惫乏力,情绪不佳。近几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肠道其实具有丰富的情绪调节功能,肠道内的神经元数量甚至不少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所以肠道又被称为肠脑。节后应注意及时调整,少吃多餐,多摄入蔬菜水果,保持肠道健康,才能维持健康稳定的情绪。
适度运动
过节期间,不少人通宵娱乐,缺乏运动,节后变得疲惫懒散。适度的运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促进大脑多巴胺的分泌,改善疲惫、抑郁和烦躁的情绪。
适度工作
有些朋友假期一结束,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其实身体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样的压力,也因此会焦躁不安、情绪紧张。其实,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和工作,循序渐进,让身体从放松的度假状态逐渐调整回工作状态,情绪也会慢慢得到改善。(摘抄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