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课”建设的路径探究
发布日期:2023-05-08 12:45

一、夯实“金课”建设的思想基础
       学校可组织教师专题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举办相关现代教育技术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通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专题学习、常态化教研活动等形式,强化教师职业教育理念,促使教师科学把握“金课”的内涵,夯实“金课”建设的思想基础。
       教师应明晰教学是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教学要在知识传授中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乐学,培养学生会学、会用、善思,会做中学、能思中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方法是“善教”,“教”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不教”是在学生已经拥有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无定法,应以学生需求定教法,把实际应用的高频点作为教学重点,把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作为教学的难点。预见学生学习困难,因材施教;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自主获取知识、获得技能、掌握方法。教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思维方法,教的效果是学生会学习、会思考、有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传授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够用的知识、有效的方法、实用的技能;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关注学习过程;以学生能力形成、素质提升为目标进行导学、助学、促学。教师主导教、引导教,学生自主学、主动学。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触发教师教学创新的基本要素,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学校应督促引导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研究如何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教师开展分层分类系统化培训,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开展以教学名师为主的教学示范、专题报告、教法专题讲座等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开展在线教学平台应用、信息检索与资源整合等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同时为培训提供足够的时间、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支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激励教师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提供软硬件平台的IT技术指南和技术服务,提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咨询服务。建立信息化媒体制作技术支撑队伍,能有效、长期、灵活地配合教师做好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制作。建立信息化技术培训队伍,根据教师对信息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需求,制订特定培训计划,按照认知规律促使教师提高信息化素养,使教师掌握“金课”建设的流程、技术要领、建设方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并对优秀老师给予表彰或奖励。
三、搭建良好的“金课”生态环境
1.营造良好的“金课”建设氛围
       高校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课程准入和退出的标准,规范课程准入和退出的流程,用制度驱动建设,让建设“金课”成为学校长期、基本的工作任务。积极赋权“金课”有关的人才培养活动,在人才评估等相关制度设计上,将“金课”建设成就、荣誉与科研业绩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职称评审上,将“金课”建设成果与发表论文、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指标设置为同样权值,甚至更大权值,优先考虑教学业绩好、课程建设成绩好的教师晋升职称,从而让思想品质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愿参与“金课”建设。成立由分管院长亲自挂帅的组织管理机构,为“金课”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制定以教学质量为导向,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的激励政策,加大教学业绩在年度考评中的权重;在常态教学督查中,用优厚的待遇激励教师,用科学可行的要求督促教师,用真挚的情感鼓励教师,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教学沙龙、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课堂教学、人人研究课堂教学、人人关注教学创新、积极开展教学创新的浓厚氛围,提高课堂抬头率、出勤率、点头率,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交流和沟通。
2.提升学生对“金课”建设的参与度
       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优质的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完成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和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提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学习;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调研、收集优秀案例、行业先进技术,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积极为学生拓展实习、见习机会,让学生更早定位自我,将学习诉求转变为内在需求。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设计以个性化和互动性为互补,合理设置课程的高阶和低阶教学目标,确保目标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从事有利于学习的活动,为学生提升技能提供必要的场所、真实的场景,实践项目对接行业,对接企业岗位,增强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把课程内容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设计、选择不同的理论知识应用形式,力争设计深刻、饱满、实用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助力学生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复杂的内容、完成有挑战度的工作任务,促进学生高阶学习;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确定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职业奋斗目标。
3.营造“金课”常态的学校文化
       学校在内部制度建设中,要将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放在关键位置,让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和首要的职业任务;要将“金课”建设作为“牛鼻子”,注重建设过程,关注建设成效,积极推动三教改革,鼓励教师用心打磨课程、潜心钻研教学,勇于开拓产教融合的新路径,积极探究业态发展新动向、新知识、新应用;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等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部门协同育人的内涵与潜力,调动部门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在教室文化、社团文化、智慧服务、智慧教育等领域协同创新,让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成为常态的校园文化。
四、建立“金课”人才支撑
       金课建设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教师要懂教学、爱学生、有教育情怀,拥有匹配的知识结构,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了解行业主流技术,熟悉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精神,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争做学问之师、品行之师,追求“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学校可开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企业实践、科研应用、学生教育、大赛指导等活动,培养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能力、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实习实训指导能力、技术技能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开展教学团队培育工作;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企协同工作机制、校企人员双向流动运行机制,建立由技术能手、行业专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推进校外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教学协同,按照企业项目实施过程,校内专职与校外兼职教师一起重构教学流程,探索成果导向、问题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方法;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高效、智能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服务师生教学需求;开展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强化培训、全体教师教育政策培训,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金课”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选自《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