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5-08 16:09
2025年5月8日,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在吉纯楼406召开“混合教学模式优化与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王洪娟主持,全体教师围绕“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分层次教学实践”“数字化育人评价”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旨在破解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不足、评价机制单一、学情反馈滞后等问题,为推进“课程思政+数字技能”双融共育提供实践方案。
会议直面当前混合教学实践困境。王洪娟指出,部分课堂存在“线上资源简单堆砌、线下实操缺乏联动”现象,导致学生参与度两极分化。对此,教研室提出“三阶贯通”改革思路: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结构化预习—精准化授课—场景化实践”全链路教学闭环。王文娅、杨小莉等教师结合教学案例分享实操策略,强调通过仿真软件预装、分层任务推送及动态问题清单跟踪,实现“课前知识锚定—课中解疑拓能—课后实战强技”的无缝衔接。王泊老师进一步提出“基础+进阶+拓展”三级资源库建设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有效化解传统课堂“一纲多能”的实现难题。
针对混合教学评价体系薄弱的痛点,刘唤老师援引教育技术前沿理念,提出“多维交互+数据驱动”评价模型,倡导通过线上互动频次、仿真任务完成度、小组协作表现等多维度数据采集,动态反馈教学成效。与会教师一致认为,需建立“教师督导+平台监测+学生互评”三位一体督导机制,并结合课程思政目标开发技能与素养并重的考核指标。会议最终形成三大行动共识:制定线上资源准入标准、搭建分层次思政案例库、启动校企虚拟实训合作项目。教研室计划于5月底推出首轮混合式教学示范课,并于期末开展教学效果追踪评估,逐步完善“数字赋能、思政铸魂”的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体系。
此次研讨会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标志着信息工程学院在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供稿部门:信息工程学院
审核:杨立涛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