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了刘淑云校长给青年教师推荐的8个故事,对我内心的触动很大,反观自己这么多年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的点点滴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圣翰的一名教育管理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现将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对之处还望领导指正。 其中一篇文章叫放大学生的优点讲述了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流浪到巴黎,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可是自己一无所长,父亲的朋友发现年轻人字写得十分漂亮,年轻人受到了称赞,不停的放大着自己的优点,写出了享誉世界的作品的事。那个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大仲马。 其实,大仲马的成功来源于自信,自信就像是放大镜,放大着你的优点,而自卑却像是一把泥土,掩埋着成功。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一直保持着一种自卑的心态的话,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激发自己身上的潜能和长处,因而,他也就不可能得到任何成功。但是,如果一个人虽然感到自己一无所长,可是他不会自卑,并且一直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信心十足的发奋努力,就像文中所说的一样“每个人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肯挖掘”!只要肯把自己身上的宝藏挖掘出来,就能获得成功。 在现实世界中,确实有许多人在做一件事时,会多次失败。然而,也有一些人尝试了一次就成功了。俄国的大作家普希金曾说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在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回来到。”《放大自己的优点》一文,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在生活中必须有信心,而且要留意自己身上的一点点微小的优点,说不定就是这一点点的优点,让你一辈子受益。文中的大仲马起初那么自卑,然而他父亲的朋友说的一句话却让他信心百倍。文中说,优点是一点点放大的。一个人只要发现自己拥有的优点,并且一点一点放大他的优点,挖出自己身上的宝藏,就相当于激发出微乎其微的优点。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但我读了《放大自己优点》这篇文章,倍受启发。我相信,人生中只要有目标,有信心,善于挖掘自己的宝藏,就一定能成功。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总结经验教训,坚持“放大自己的优点”就一定能转败为胜,开辟出自己人生崭新的道路。人都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优点,潜能,有人因为自卑将优点遗忘,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也要努力将他放大。让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自信是一个学生能散发光芒的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优点善于发现并进行表扬,不断地鼓励学生并把优点放大,从而使学生不断地进步,让优点变成一个大的宝藏。 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学生呢?这里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假如我们把成长中的学生,看作是一瓶正在充满的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形成的习惯,就是瓶中的水。瓶子的上半部分就是学生离教学要求或良好习惯或做人准则的差距。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到的是瓶子的下半部分,就是看学生已经获得和掌握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正在成长,正在进步,我们就会非常兴奋,为学生的进步而欢呼,对学生充满信心;如果我们的眼光始终盯着瓶子的下半部分,就是用求全的眼光看学生还存在的问题,纠缠于差距,我们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情结,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愤怒的情绪,教师的这种情绪会给学生带来自责,甚至导致自卑。因而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绩,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用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更大的进步。 学生不可能样样出色,也不可能样样都差。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教师,我想说:“对于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优点,同样是缺少发现。我们必须擦亮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让我们的学生都尽快找到感觉。 普通学生的闪光点比较容易发现,而问题学生或问题较多的学生的闪光点则较难发现。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案例堪称经典。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陶先生当即制止。在事后找他谈话时,陶先生分别就“按时来到”、“听从制止,立即停手,尊重老师”、“正直,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和“正确认识错误”,四次肯定学生,并每次奖糖果一块。糖果送完,问题也解决了。大师的做法,对我们一叶障目,只见学生缺点、不见学生长处的老师,无疑是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正确看待学生。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伴随着成长,会有缺点、不足,甚或比较严重的错误,但一定会有体现真善美的闪光点;要欣赏学生。我们过去看学生,常常是居高临下俯视学生,常常是带着挑剔冷眼相看,尤其是看问题学生,把问题放大了,把优点淡化了,满眼都是问题。我们只有怀着真情和热情去欣赏学生,才有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发现人性美的一面;还要走近学生。要到学生中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五年制高职学院王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