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室第二次学术研究活动
发布日期:2015-10-30 08:40

 

2015年10月26日中午,2015-2016学年体育教研室第二次学术研究活动在A808体育办公室开展,此次活动由体育教研室负责人于千主持。教务处申云天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学术研究活动的主题为‘如何优化高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指导策略’。

研究活动中,于千老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主的主题‘如何优化高职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指导策略’进行了简洁明了的阐述。于千老师从我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及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总结了目前体育课程设置中各项体育活动以及师资设施需要改革和创新,认为体育课程目标要以锻炼学生的体质为目标,设置有团队有个人能力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多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张昂老师对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体育理论教学方法延续以往的书本式的教学显然已不可能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所以,体育场地设施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核心因素,先进的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充足的体育器材,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活动的各种物质需要,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物质环境也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主体身体发展的影响来作用与教学过程。

刘源老师认为,要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时数,优化课程结构。实施“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正常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确实增强学生的体质,必须重视课外活动,把它纳人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使活动类课程在时间、辅导、场地和器材上得到保障。在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准则下,在规定的理论课时数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理论课的学习,将理论课时数内的时间真正用于实践课的传授和学习。

辛彦斌老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内容概括了以下六个方面:‘自然物理因素’、‘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高职院校的社会信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校际和班级体育文化氛围’、‘班级规模’。不同的环境因素往往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发挥着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同时,物质环境也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主体身体发展的影响来作用于教学过程。

靳峰老师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即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德育、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思想,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的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思想,即终身“体育”思想,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致使体育教学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职业院校也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丁文婷老师强调,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所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应该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能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教学任务的制定应围绕高职教育为目的,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在修订体育课教学内容时,要以育人强身为目标,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与体育有关的身体训练。

整个学术研究活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开展,教务处的申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各位老师发挥各自所长,从不同角度对此次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达成共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文、图:丁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