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不妨试试心理学新方法
发布日期:2019-10-25 10:58

    Michael Graziano 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一场实验,8 个月的时间,减掉了50 磅体重。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他的切入点和流行观点有些不一样。他认为体重管理是一个心理学而非生理学上的课题。总体而言,他的结论是人很难对抗饥饿。饥饿是一种动机性心理状态。饥饿情绪很难控制,因为它的工作地点本就不在我们的意识中,控制它的是脑干。下丘脑主要负责调解饥饿情绪及其他动机性状态,它能探测血液中的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水平以及血压和血温。除了这些数据,它还要整合其他系统传来的信号,比如饱腹感、食物的色香味、用餐时间和其他环境因素等。综合所有数据,我们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饮食习惯。
  我们感到饥饿不是因为肚子空了,而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活动的结果,目的是促使你摄取营养。我们有时会感觉非常饿,但扛过去之后,就不那么饿了,所谓“饿过了劲”,这就是一种心理感受。 “吃饱”也不一定是因为你的胃饱了,心理学上的“饱”是一种经过复杂计算之后的满足感。通过下丘脑的工作,你的系统不断学习、预测、调节,一切都在幕后发生。可以把饥饿情绪想象成一只熟睡的猛虎,如果你想要干预这个系统,就好像拿棍子去捅它。
几乎所有的减肥法都强调“意志力”这个词。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意志力仿佛一个诅咒。你凭借意志力强行压制了某种欲望,它很可能会突然爆发把你掀翻。意志力越强,失败造成的打击和伤害就越大,很多人由此掉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近一项研究显示,过度肥胖的人重新回到并保持正常体重的可能性小于1%。哪些食物能影响体重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发现某些行为会影响他的饥饿情绪,饥饿情绪进而又会影响他的饮食决策。
高碳水饮食容易增加人总体的饥饿感。高碳水饮食会扰乱你的饥饿机制,令你失控。油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妖魔化,黄油、鸡蛋、全职牛奶和酸奶都被排除在外。多项科学研究证明,油脂可以减少饥饿感,彻底断除会导致饥饿情绪飙升,效果是缓慢而持续的。而“卡路里计算圈套”是说,你越是想要插手干预自发的饥饿控制机制,就越是有可能造成紊乱。
在自我观测和反思之后,Graziano 开始测试他的理论。方法很简单:第一,采用低碳水饮食。第二,稍微偏高的油脂摄入,但当然也不会高得过分;第三,每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这点很难,但Graziano 写道:“我必须相信这条古怪的心理学悖论:如果我想少吃,结果总会吃得更多。”

减肥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的活动,同学们无论胖瘦都要有自信,如果真的需要减肥,不妨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试试心理学减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