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感冒”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19-12-05 09:29

“我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布娃娃,有一个用来缝补自己的针线包,可是有一天我却找不到它了……”近日,笔者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年轻抑郁症患者所作的漫画,画中分享了自己通过治疗康复的故事,令人动容。如今,我们物质资源富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竞争下,越来越多的人躲在看似坚硬的外壳里独自消化着所有的不开心。近年来,抑郁症、焦虑症、双相精神障碍等词汇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些更像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感冒”。
  引起“情绪感冒”的原因来自许多方面。一方面,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外界对个人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个人不能及时消化焦躁、失落、压力等负面情绪,“感冒”便一触即发。另一方面,家庭中大人的焦虑感往往会传递给孩子,由于孩子自身身心还未完善,一时无法适应扑面而来的压力和变化,如果周边人对其病情识别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地予以关心和安慰,反而用指责和歧视的方式对待患者,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悲剧发生。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它事关个体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情绪感冒”并不可怕,但它的“痊愈”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首先,个体自身要学会和自己和解,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要摆脱“病耻感”,当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异样时,可以向信任的亲朋好友诉说,舒缓自我压力,必要的时候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其次,家长应尽量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感传递给孩子,重视原生家庭幸福感对孩子的深远影响,耐心对待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特点发展,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再次,社会各界应该学会包容、理解和接纳不同性格和心理状态的人群,多关心和帮助身边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的人,帮助他们一起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