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心理成长
发布日期:2020-05-18 08:38

      疫情期间,同学们是否觉得自己有所改变?尤其在内心成长方面。最近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情绪一度变得消极,但也有了更多成就感、投入感、意义感,宽恕、勇敢、自控、正直、公平、谦虚、好学、希望和善良等品格显著提升。怎样看待疫情下的心理成长?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人类开始懂得帮助困难中的人,这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据她分析,被治愈的骨折股骨化石,是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在人类社会早期,一个个体如果摔断了腿,就一定会挨饿,甚至被野兽掠食。发现股骨骨折且经过了愈合的化石,表明他受到了别人的照顾。能对他人产生共情,并且愿意去帮助他人,这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在帮助他人之后会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内在的奖励。一个好的社会,也会从体制机制上去鼓励和倡导这种利他行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部分人在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生命境遇抗争之后,个体会发展出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成长?就像身体通过锻炼会变得更加强壮一样,当个人挑战自己的心灵时,心理力量也会得到增强。比如这次疫情,刚开始人们措手不及,恐惧慌乱,草木皆兵,这个阶段经历的更多是打击。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动员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的过程激发了很多积极的资源,比如勇气、慷慨、善良、勇敢、宽容,等等。这些积极的资源被调动了起来,由潜在的变成显性的,这就特别有利于心理的成长。经历了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人们很可能还获得了一种“心理抗体”,能够更好地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幸做出准备。在抗疫过程中,人们也感受、觉察或接受了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协助,这在心理学上叫“社会支持”,它也会促使人们的心理成长。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内心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