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05 08:37
一、新质生产力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三重逻辑
(一)劳动者:“生产”转向“创新”的需求逻辑
职业教育即实用主义教育,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社会各界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养,大力培育服务于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大国工匠。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劳动者的职业胜任需求不再是单纯依靠机械化工具开展的“生产性”体力劳动,而是更加侧重数字化技术激发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技术的加持推动社会人力资本的跃升,社会生产力劳动大军的建设目标随之发生了由工业化应用需求向现代化创新需求的人力资源变革,即从致力于经济增长的“制造者”转向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创造者”。社会劳动者需求逻辑的转向,使得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基于劳动者技能提升的职业内核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新型劳动者能力重塑的科学外延。这种科学外延即是新时代劳动者科学理念、科学思维与科学能力的革新突破,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的科学属性,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科教融汇与发展融通。
(二)劳动资料:“有形”转向“无形”的技术逻辑
劳动资料即劳动者生产过程中运用的劳动手段,其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于劳动资料的发展意义重大,其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跨时代变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工具革命性突破与生产力颠覆性变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无形”技术的涌现,将劳动者从“有形”劳动资料中解放出来,自动化智能指令、大数据超级算法以及无人传感技术的应用,缔造了以智能为主导的“无形”技术,此时需要大量新型职业人才实现数智化发展的产业重构。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具有数字应用能力、人机协同能力、创新研发能力的高精尖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科学技术需要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以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双重合力,迎接新质生产力“无形”劳动资料高难度的技术挑战。
(三)劳动对象:“效率”转向“效能”的效益逻辑
新质生产力发展突破了劳动对象的“效率”桎梏,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活力配置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转向了“效能”释放。在此过程中,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等科技领域内容成为新质生产力视阈下新型劳动者的劳动对象,需要新型职业人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新兴产业与循环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科技兴国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职业教育适配现代产业发展的建设导向,需要以科教融汇推动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双重改造,融汇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共进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三重进路
(一)教育转型:数字化教育改革之路
一是构建科教融汇数字化教育理念。高等职业院校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协同发展格局,以数字技术嵌入、数字理念融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在科教融汇中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嵌入的作用。数字技术嵌入是指将连接技术、孪生技术、计算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融入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全过程,以技术嵌入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新型劳动者的培养提供技术环境基础。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在科教融汇中要充分发挥数字理念融入的引领作用。数字理念融入是高等职业院校基于科学理念的办学基础上,实现专业性与技术性的数字化交叉融合,即探索“互联网+”“大数据+”“AI+”教育体系重构,将科学技术融入人才复合能力培养全过程,强化教育与科技两者融合并构,以技术创新的聚变效应,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新型劳动者的创新力。
二是创新科教融汇数字化发展平台。一方面,创新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数字教材及数字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链,打造教学深度学习平台,以平台技术架构创新云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对人才自主学习的建设作用。另一方面,创新数字化教学手段,在职业教育项目化、模块化、任务化的教学形式基础上,融合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现代技术手段,通过VR虚拟技术、动态影像技术、人机协同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以及沉浸交互式虚拟技术,打造映射新兴产业真实情境的虚拟平台,以虚拟仿真平台演练增强人才技能并提升其与岗位需求的配适性,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对人才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作用。
三是完善科教融汇数据化评价机制。将教学质量与科学水平双重提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评价机制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完善科教融汇质量的智慧监管机制,实现教学质量改进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技术支持。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采集教学数据进行定期质量检验,并结合在线教学智慧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数据开展动态跟踪反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共享模式,强化职业教育技术成果应用共享,推动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新质生产力所需新型劳动者的创新力。
(二)科技融合:协同化产教融合之路
首先,高职院校应强化市场调研建设,厘清新质生产力锻造供需关系,夯实科教融汇的项目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与技能培养应深度回应现代产业的技术需求,对标企业生产技术应用的痛点问题,开展技术应用定向分析。重点聚焦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未来元宇宙、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应用现状,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沿,以新工艺、新装置与新制造的技术转型升级作为科教融汇的主攻方向。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作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关口,推动科学技术向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延伸,优化职业教育对接现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结构,进而大力培养现代产业发展亟须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应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完善新质生产力“产学研用”现代体系,打造科教融汇的技术基地。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必须发挥集群化协作的优势,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学院、科技孵化产业园等“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建设,构建技术研发的项目高地。同时,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发挥“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作用,将现代产业技术研发囊括于专业群建设内涵之中,将专业群建设扩展至现代产业技术研发外延,构建产业链、科技链、人才链一体化发展格局。高职院校基于产业学院的科教融汇创新体系不仅能激发职业教育“产学研用”集成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高深知识生产与关键性数字技术,将人的技术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教育侧与产业侧共同发力。
再次,高职院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构建新质生产力技术合作共享机制,为科教融汇提供技术支持。新质生产力视阈下,职业教育科教融汇不仅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行动,更需要平台优势的共享协作。一方面,在科教融汇的行动协同中,基于校企合作“智慧学习工厂”,搭建技术创新组织联盟,深入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深入对接企业实际经营项目与数字化生产应用,发挥校企合作对新质生产力技术引进、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共建共治”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科教融汇共享协作中,基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机制,以数字资源共享机制增强知识产权收益分享,通过区块链联盟可信任机制等多元治理技术支持,实现校企合作对新质生产力技术共享、技术互惠与技术转化“共享共创”的推广作用。
(三)价值跃升:现代化人才发展之路
一方面,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激发人才投身社会发展,提升经济建设水平。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下的新兴产业与绿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由传统经济效率增长转向社会效益提升,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要突破产业思维定式的增长局限,推动科教融汇迈向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的大格局。其增值评判准则并非劳动者个体收益的物质增长,而是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现代社会人力资本传导机制下各行各业职业者的社会发展贡献。新质生产力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人的“技术性”与“应用性”,更加侧重人的“社会性”与“价值性”。将提高人才的科技应用水平作为生产提效的社会行动基础,将提升人才的科学发展理念作为绿色发展的社会行动指南,以现代化数字人才培育,推动社会人力资本价值跃升,促进社会实体经济、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实现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数字技术的共享性与延展性深度改变了学习世界的时空场域,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为此,应将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融入全生命周期教育发展大格局,通过科教融汇所构建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持续提升人才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利用数字技术激发职业教育领域的科研功能,运用“学术研究嵌入数字智能”与“数字智能赋能科学研究”两种孵化模式,打造知识生产创新梯队,不断强化职业人才数字素质结构与新质生产力社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匹配性,以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本素质结构与社会文明发展结构同步契合。与此同时,将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融入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各行各业从业者持续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人力资本倍增效应。更为重要的是,要全面提高社会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与劳动素质,营造全民终身学习与公民数字素养的学习氛围与创新环境,实现优质教育机会平等与教育成果全民普惠,构建新质生产力视阈下人类发展的现代精神文明。(节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