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02 17:09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常被贴上“枯燥乏味”的标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等数学教研室王兆青老师创新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活动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亮点课堂。课堂以“校园重现刘徽割圆术”为核心亮点,通过课内外联动、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单一模式,为学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探索之旅。
王老师以“刘徽割圆术”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内的篮球场,重现这一经典数学实验。教师手持测量工具,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多边形逼近圆周,直观展示刘徽割圆术的原理。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卷尺和计算器测量圆形区域的周长与直径,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并记录数据。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测量误差,探讨刘徽割圆术的科学意义及其对现代数学的影响。
通过“校园重现刘徽割圆术”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率的计算原理,还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此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历史、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为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同时,该教学改革也为其他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启示老师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时代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供稿部门:公共基础部
审核:阎君梅
编辑:李佳琦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