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30 15:00
2025年6月27日,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专职教师团队前往威盛电子(山东)集团有限公司,就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学院建设规划展开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威盛电子教育产业学院负责人及技术团队全程陪同,双方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链构建、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威盛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号召,在山东省内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建设。此次调研中,威盛电子详细介绍了其与济南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学院”项目,该项目以“立足山东,服务全国”为目标,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打造覆盖K12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全链条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此次调研,威盛电子团队从团队架构、核心岗位能力、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四大板块展开介绍。
企业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示范中心的多维度团队体系,包括管理、课程研发、教学、技术支持、运营五大核心团队,并重点解读了“中心主任”“课程开发师”“AI讲师”等岗位的能力要求。教研室教师王芳对此深有感触:“企业对跨学科融合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的重视,为我们优化学生培养方案提供了明确方向。”
威盛电子强调,人工智能教育需兼顾“科普性”与“专业性”,其开发的课程体系涵盖图形化编程、计算机视觉、智能硬件等模块,并配套“AI+行业”案例库(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调研团队现场体验了语音识别教学套装、无人驾驶车等教具,并就课程与高职院校的衔接问题与企业展开讨论。
企业分享了与高校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包括PAAT全国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考试认证、技能大赛支持等。教研室副主任李华提出:“未来可探索校企联合师资培训机制,将企业认证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提升教学团队的技术前沿性。”
调研团队参观了威盛电子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观摩了中小学AI科普实践活动模拟课堂。企业通过“项目式学习”展示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例如学生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物流分拣任务。教研室主任袁强表示:“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我们在校内开展实训课程设计很有启发。”
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依托威盛电子的技术资源,在校内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企业级教学平台与案例库;围绕“AI+教育”方向,联合设计面向高职学生的微专业课程体系,涵盖智能系统开发、教育机器人应用等模块;师资互聘机制: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院产业导师,学院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实现“双向赋能”。
供稿部门:信息工程学院
审核:杨立涛
编辑:李墁彤
终审:张小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