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高”计划发布,一文读懂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要点!
发布日期:2025-03-10 15:48

Part.

01

政策总体要求:

指明职业教育新方向

新“双高”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核心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Part.

02

九大改革任务:

蕴含无限发展契机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育贯穿全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 “双高” 计划把这一点放在首位。通过健全思政育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案例和红色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拓展育人空间。同时,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机制,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让学生不仅有过硬的技术,更有高尚的品德。

(二)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打破壁垒,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新政策鼓励利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载体,集聚各方资源。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建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这不仅能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更贴合企业需求,还能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专业群建设紧扣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企业核心岗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扩大中高、中本、高本衔接贯通培养规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和发展路径。同时,注重专业群的动态调整,快速响应产业变革,确保培养的人才始终是市场急需紧缺的。

(四)建设一流核心课程:聚焦实战,提升质量

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邀请企业大师、学校名师和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对接企业实际岗位标准,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课程。运用多样化教学场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热情。创新课业评价方式,加大企业评价权重,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五)开发优质新形态教材:紧跟时代,创新形式

新政策鼓励开发 “活页式”“工作手册式” 和数字教材。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让教材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引入企业资料,丰富教材内涵,同时利用数字资源,增强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严格的教材审核制度,确保每一本教材都是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六)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汇聚精英,提升实力

一方面,引导教师传承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创新企业人员聘用机制,吸引大国工匠、技能大师兼职兼课。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让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参与生产运营和技术创新。通过 “教师教学档案袋” 制度改革和组建产教虚拟教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虚实结合,强化实践

整合多方资源,建设场景真实、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利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创新运营和成本分担机制,开发推广生产性实训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让学生在实训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八)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科技赋能,智慧教学

紧跟产业数字化趋势,推动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过程,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建设智慧校园,重塑教学空间,建立师生数据库,实现教学评价数字化转型。加强新技术培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让职业教育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

(九)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国门,提升影响力

秉持 “教随产出、校企同行” 理念,开展海外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开发国际化专业标准和教学资源,运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建设海外工程技术学院,让中国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提升国际影响力。

 

Part.

03

组织实施与保障: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工作方案和标准框架,确定各地建设单位名额及布局重点,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中央财政给予每个高水平专业群每年 1000 万元的奖补支持,各地也将建立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是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第三方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评估。评价结果将作为调整建设单位和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对于高质量教学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技术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然而,这也对技术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职业院校的多样化需求。

来源:职教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