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发展正逐渐呈现出绿色、低碳、智能的新趋势。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上,业界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航运大国,通过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应用、污染治理、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提升,我国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介绍,当前全球主要航运企业都陆续提出了碳减排、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氢、生物质燃料和电能等船用绿色能源,寻求安全、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据知名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统计,2022年1月至5月,全球共签订184艘替代燃料船舶建造订单,以修正总吨计占同期新造船订单总量的61%,远高于2021年33%的占比。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在论坛上透露,目前集团正在以电池动力、绿色甲醇、氨动力船舶等多个项目为试点,推动新能源动力船队建设。在电池动力方面,开展700TEU级全电池动力零碳排放集装箱船及产业链建设;在绿色甲醇动力方面,开展多个项目研究论证工作,其中大型箱船和大型矿砂船都已获得实质性进展;在氨燃料研究方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级社等9家单位签署成立“船用清洁燃料应用技术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解决零碳能源应用的共性问题。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也制定印发了《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对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系统部署。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来看,我国航运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北方港口煤炭集港已经全部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今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20%;同时,强化船舶大气污染物及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在沿海水域、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建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推进全球“限硫令”政策实施,目前已逐步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寻。
我国航运业在绿色转型的同时,数字化正激发行业强大生产力。
烈日当空,上海外高桥码头附近的堆场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数字化赋能航运物流快速复苏,工作人员使用钉钉等数字办公软件,快速完成订单对接、审批管理、物流流转等工作,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环世物流集团董事长刘明田说:“这几年航运业驶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是对传统行业和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再造过程。现在通过公有云的建设,不用人工做统计报表,车辆来了可以快速发走。”
据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1万个,位居世界首位;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航运业智能化提升势在必行。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说,目前我国已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既有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升级和新一代自动化码头建设;同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航道建设行业标准,开发各类应用程序和联合调度系统,缩短船舶过闸时间,提高了梯级船闸整体运行效率;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基于区块链的进口电商货物港航畅行工程和冷藏集装箱港航服务提升行动,实现了提货单、海运单等单证的电子化流转,电子放货效率和港航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在中国航海学会发布的《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中,专家认为,随着国内对智能航运的认识程度逐步深入、国内外智能航运尤其是船舶智能航行技术发展步伐加快,目前我国智能航运技术发展已居于国际第一方阵,在智能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船舶、智能航行技术研究等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
“未来15年,是智能航运发展的关键赛程,将会导致航运业的深刻变革。”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说,基于预测,如果我国能够针对制约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到2025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运新业态基本形成;到2050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7月19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