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0-23 15:15
一、“互联网+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规律
“互联网+教育”职业人才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而是“互联网+”时代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势头。
1.推行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理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路径。2019年国家出台职业院校“百万扩招”政策,扩招人员有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仅仅依靠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工学兼顾、存在高度差异化的扩招学生群体学习需求,同样也迫切地需要创新“互联网+教育”模式。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真实场景中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一定技能以满足岗位需求,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如现代学徒制、基于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等。“互联网+教育”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使用在线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未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互联网+教育”的认知规律,培养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信息技术”三合一的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3.在线职业教育帮扶重点人群就业
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全面开展在线职业教育可以帮扶重点人群就业,有效增加就业机会。
二、“互联网+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
1.加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
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覆盖所有教学楼和实验实训楼的教学督导系统,稳步推进智慧校园硬件环境建设,通过智慧教室以及智慧平台建设,为开展研讨型学习、翻转课堂、打造“金课”等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OA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的智慧课堂、智能财务系统简化业务操作,借力互联网技术为学校教职员工提供快捷办公服务,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2.不断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
推广翻转课堂、在线直播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慕课、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智慧职教、公众号等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联合兄弟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异地授课,探索混合式教学和协助式教学,在智慧职教等教育平台上开设在线课程。构建教学新生态,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主从关系,营造师生平等的双主体关系。当代学生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甚至比教师更高,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关系。
3.利用“互联网+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应以思维模式教育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课堂知识,更是一种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尊重思维,尊重老师、尊重客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采用开放的理念来办学,实现教学创新,积极与社会联通,使教学活动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三、“互联网+教育”职业人才培养的解决路径
1.用开放共享的理念办学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下,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结合紧密,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良性循环。政府方面,可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方面,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学生方面,可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获得可观的收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1)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
职业院校作为教学主体,应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建开放实验室、众创空间、科技园等,为企业提供人才输出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也为学生设立实习基地,共建共享,为延伸办学范围提供了好的基础。
(2)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
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开发教材、校企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政府支持、政策鼓励为校企合作开绿灯,保障校企合作正常开展,激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2.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互联网以“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优势正在改变教育模式和办学思维,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加强资源共享,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办学。“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不单只是具有技术技能的人才,还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智慧人才。互联网创新思维能力是职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需要符合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思维,更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教师来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学生。要合理制定教师信息化培训内容,促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和互联网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身在互联网上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长远教学活动来看,需要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互联网熟练使用技能,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奠定基础。
3.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到要不断升级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聚合职业院校和企业力量,提供内容充实、数量丰富的在线开放课程,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加强慕课、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建设,完善界面设计,为学习者提供流畅、清晰的教学环境。
随着网络资源的爆炸式增长,筛选有用知识,打造“金课”,也是检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一种方式。录制精品在线课程,开发国家规划理实一体化教材,组建教学团队,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能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在国家统筹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利好环境下,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4.建立科学的督导与教学评价机制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督导不仅要完成对课时、授课内容、授课形式等方面的监督,还要注重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能力。职业院校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贯穿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人才培养反馈体系,通过毕业生调研反馈、用人单位反馈等方式实现精准育人。
教学评价要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已经掌握的学习能力。企业应参与教学全过程,由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不同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可定量、实时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节选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