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的实践转向
发布日期:2024-05-13 15:40

       传统的项目教学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数字化能力需求,形成岗位转换的专业能力,满足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在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应该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创设环境、如何实施教学,是当前必须作出思考并回答的问题。
       一、强调学生身体认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结果。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要将“行”作为目标,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只有充分结合学生“行”的实际,才能更好形成“知”的内容。职业教育本身具有技术化和职业性的典型特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数字化素养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适应新时代的岗位需求。换言之,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目标的数字化是时代发展所需。数字技术是数字化项目教学的技术支撑,教学目标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呈现和实施载体。一方面,数字化项目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前收集教学信息源,整合相关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设计;课中采用数字化手段实施教学,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互动,结合学生学情分析构建分层式教学,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可视化、及时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课后的交流平台,强化教学重难点,实现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增效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项目教学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在知识目标上,将传统的书本知识点与当前数字化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起来,就会形成数字化时代的知识目标。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设置数字化仿真、加工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参数软件的基本原理、数字化加工设备的加工原则等;在技能目标上,依托于数字化的技术工具,如三坐标测量仪、数显测量工具等,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由传统的机械质检转变为数字化的质量检测;在素养目标上,将数字化社会责任感、技术素养等21世纪素养点纳入教学目标范畴,从素养能力层面强化学生的数字化时代岗位适切性。
       二、提供多模态技术条件,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
       多模态技术主要包括语音、图像、视频等技术。多模态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虚实结合是多模态技术赋能项目教学过程变革的主要特征。在灵活多样的教学空间中,学生利用身体进行真实的或虚拟的“做”,身体经验的“体认”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知识。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教学过程不再是聚焦于抽象学科知识的“输入—存储—再现”的封闭式知识生成结构,而是以丰富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感知情境—激活经验—同化新知—转化行动—反思重构”的循环开放结构。
       第一,在组织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现实技术,通过多模态构建交互式立体桥梁,将无法直接通过身体感知的抽象经验与知识映射到与身体感知相联系的虚拟情境场域中,同时也能够增加学习的多通道性。例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与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延伸教学空间范围,让学生的视觉和动觉同时参与到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仿真过程中进行虚拟加工体验,可以有效避免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撞刀、刀头崩坏等。
       第二,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活动工具,具有中介作用。提供适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从根本上调节主体、客体、工具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为促进学生数字化职业能力的形成,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学习资源,通过学生对于数字化资源的浏览量与点击率形成学生数字化资源偏好模型,再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从知识、能力、认知、情感等多方面构建学生资源画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在资源建设层面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源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三、采集课堂实时数据,开展具身化的教学评价
       数字化课堂可以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和媒体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数字化时代,课堂实时数据有利于学生更具身化地参与教学评价环节,切实增加其参与感,帮助教师真正听到学生的“声音”。
       1.评价技术的更新迭代。
       数字化项目教学课堂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课堂,采用数字工厂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与科学。一方面,借助实时跟踪等数字化技术,能够采集到尽可能全面和详细的数据,以全局性的视野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项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以可视化的图表进行客观呈现;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的评价模块,能够让师生共同参与实时评价,体现评价操作的简易化,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及时性。此外,数字化技术评价,还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相应证据和可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评价工具的有效互补。
       数字化项目教学的评价工具包括自评工具、互评工具、师评工具等,通常将这些工具综合起来运用,达到有效互补的目的。在自评阶段,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等主观意识层面的相关评价;在互评阶段,从学生视角出发,评价组内成员的合作能力;在师评阶段,参考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评价标准,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学生项目作品及能力进行评价。上述三种评价工具,均以客观的现实表现为依据,以科学的量表为准绳,以数字化的技术为手段,因而能够为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项目学习的整体情况提供了可能。(节选自《职教论坛》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