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构学习空间的实践路径
发布日期:2024-12-06 08:53

数字化转型下学习空间的重构是一个系统的、协同的、联动的过程性实践。数字化转型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创造智慧化职业教育学习空间,增强空间中各要素的互动,助力真实学习和终身学习。实现学习空间的重构要以理念先行为指导,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理念;以数字技术为工具,打造互动式学习空间共同体;以师资力量为支撑,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以互联互通为手段,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协调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理念

一是形塑数字化思维。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优化过程,以便为教学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职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师生以及管理人员的数据意识,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教学实践改革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数字化转型要求职业教育打破传统界限,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与融合。首先,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定期监测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并善于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教师教学的质量。其次,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也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跨学科教学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树立持续迭代更新的观念,不断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空间。最后,定期组织师生参加数字化相关的培训,提升数字化素养和应用能力,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与软件,为学习空间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二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技术理念。教育技术只是育人的手段而非目的,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教育技术的应用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注重教育技术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导向,确保应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要通过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学习体验,还应该支持持续性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二、打造互动式学习空间共同体

高质量的学习空间更加关注空间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并不是单向度的互动,而是人、技术、环境、思维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多维互动。同时,教育实践所建构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应当是节点和边界不断变化的互动学习共同体,因此,打造互动式学习空间共同体是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构学习空间的重要路径。

在物理层面通过智慧教室推动学习空间的智慧化。智慧教室作为物理学习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化、互动化和个性化。物理空间的智慧化升级,首先是技术设施的集成,如高清触控屏、智能黑板等智能显示设备;实现交互功能的音频、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教室环境的自动感知和智能调控的环境感知与调控系统。其次是学习情境的创设,智慧教室能够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教学需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或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沉浸式地学习与实践。最后是促进互动与协作,智慧教室支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即时反馈,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虚拟层面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无线拓展学习空间。网络学习平台整合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教学视频、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并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和分享,既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又能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偏好,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智能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互动功能,建立在线讨论区,支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分享学习心得与经验;提供在线协作编辑、虚拟实验室、在线会议等协作工具,支持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网络学习平台应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访问和使用,包括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升学习的灵活度与便捷性。

三、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构学习空间的重要一环是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在虚拟现实智慧课堂中,数据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本身是灵魂亦是根本,而有效的管理是顺利运行的保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智能设备实时捕获课堂数据,合理分析并有效运用到课堂管理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数字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学习空间重构的质量。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方面,设立数字化教学创新奖、优秀数字资源制作奖等,对数字化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将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体系,鼓励教师自主提升数字化素养。职业院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用于参加数字化教学培训、购买数字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等,提高其参与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学业的成绩,还注重评价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中的表现和创新成果。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价、自我反思、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定期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是建立数字技术学习社群。专业学习社群具有开放的组织结构、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等优点,促使教师的角色转变,打破原有的工作方式,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铺垫道路。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学习社群是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建立学习社群,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数字技术动态和教学理念,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成果,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促进共同成长和进步。第一,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建立教师数字技术学习社群,社群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学习资料,交流教学心得,解答彼此的疑问,实现即时互动与资源共享。第二,定期组织线下沙龙、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邀请数字教学专家举办讲座和培训,为教师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深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与合作默契。第三,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围绕数字化教学项目开展合作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项目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与知识共享,提升整个团队的数字化素养。不仅要构建学习社群,更重要的是管理与维护学习社群。首先,制定学习社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社群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社群健康有序发展。其次,积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群活动以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最后,及时更新学习社群的内容和资源,引入最新的数字技术动态和学习理念,保持社群的活力与吸引力。

四、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协调发展

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传统的校园边界,使学习空间由学校内部延伸至社会其他领域,在学校内部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以及院系之间的分隔壁垒,促使专业集群内部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形成跨学科、跨院系紧密合作的新生态。

一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既能够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流程,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又打破了传统实训资源的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先进技术,构建高性能的虚拟实训平台,支持多种实训场景和任务的模拟,并且具有交互性和沉浸感。除此之外,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开发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这类资源应该涵盖行业标准的操作流程、关键技能点以及常见的故障排查等内容,增强实训的真实性和针对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对师资还有很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同时,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确保实训中心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便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企业则通过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协调发展。首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和设备,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其次,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企业可以邀请技术专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提供行业前沿的知识与技术支持。最后,师资互聘和共享,企业专家可以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技术研发,实现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校企合作能够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师资互聘等措施,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节选自《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