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金课”的内涵
高职“金课”,即高职教育中的优质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是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对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金课”的内涵呈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质量和教育价值。“金课”代表着高职教育中教学水平高、教育效果好的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二是对接产业需求,强化实用性。“金课”的内容和教学设计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金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皆有创新,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等,提高教学效果。四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金课”的开设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撑,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五是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金课”建设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并通过评价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六是学生学习成果显著。“金课”能够有效促进学习,学生通过“金课”的学习,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七是持续改进和更新。“金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产业发展、学生需求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持续进行改进和更新。八是社会认可度高。“金课”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既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也能得到行业企业和教育同行的认同。
二、“双高”背景下高职“金课”建设的策略
双高背景下的“金课”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实施“金课”建设需从学校的顶层设计、打造结构化高水平教师团队、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着手,构建一条合适高职院校实施“金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因此,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金课”建设应从学校、教师、企业三个层面构建“三位一体”的路径。
(一)搭建“金课”建设的顶层设计
首先,高职院校应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深入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等政策,深入挖掘与课程建设的相关的内容,从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如启动高职“金课”建设质量工程、编制高职“金课”建设提质培优行动方案等,进一步明确“金课”建立的目标链和标准链,落实“金课”建设的年度计划和任务,责任到人,出台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狠抓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PDCA循环的理念做好“金课”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课”生态环境。
其次,高职院校要理念先行,强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高职院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原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广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在课程环节的有效衔接。
最后,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在“金课”建设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包括“金课”建设的专项奖励、经费支持、教师职称晋升等,这些机制不仅能够激发教师参与“金课”建设的积极性,还能够确保“金课”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为实施“金课”建设保驾护航。
(二)打造结构化高水平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推进“金课”建设的关键点是打造结构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一是打造结构化师资队伍培养体系。以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为抓手,以师资培训、企业实践锻炼、科研项目研究、校企双向互聘、以老带新、教学能力比赛等为载体,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二是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定期组织教师研修信息化相关技术,如数字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积极推进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制作,形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如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数字教学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符合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模式。三是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围绕一年一度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制定落实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方案,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建立全覆盖的教学能力提升常态化培训机制,打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有效衔接机制,确保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发展,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造力。四是选送教师赴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有计划选派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职教“金课”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对接企业岗位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可以促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确保“金课”的内容能符合行业企业的真正需求。
(三)实施“岗课赛证”综合改革
推进“岗课赛证”综合改革,优化课程内容、改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夯实“金课”建设。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持续关注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引入行业企业的实际案例、实践项目和职业技能标准,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和职业标准;同时,在课程应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二是加强校企双元教材建设。强化校企双元教材建设是“金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引入企业实践案例和经验、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推广,建立校企双元教材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措施,探索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制课程标准、教案、课件、习题、实习实训方案和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金课”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深化教法改革。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实施翻转课堂、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优质“金课”资源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对于打造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课程至关重要,企业深度参与“金课”建设是确保课程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共建产业学院,能够更好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实施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校企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等,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高职院校“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提效增速。二是明确企业参与的角色与定位。企业不仅是课程的实践基地,更是课程内容的提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者。三是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与内容。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企业可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为高职的课程建设提供实际案例、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等实际内容。四是实施校企师资互聘。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企业工作岗位实践,主动承接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开发。五是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三高三难”的实训实践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六是开展校企联合科研项目。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七是建立校企互访交流机制。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定期举办互访交流机制,共同分享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经验,通过沟通与交流,确保“金课”建设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八是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收集和分析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节选自《广西农业机械化》2024年第2期)